在上星期之前,馬麻覺得小Pa是一個很乖的孩子,就像書上寫的,歡喜愉悅的2歲.
往返台北/台中時 有時馬麻會跟小Pa說:『馬麻今天帶的東西比較多,你要自己走喔,不可以讓馬麻抱喔,不然馬麻會很重』
小Pa會很懂事的自己走,如果要馬麻抱時,馬麻再提醒他:『可是今天東西很多…..』
小Pa:『歐~』 然後就自己走
在車站時,會有吸引小Pa的氣球
小Pa:『馬麻,要看一下』 馬麻:『好~』
牽著馬麻的手,小Pa看著氣球,不一會兒 說:『好了!』
馬麻想說: 什麼好了? 後來才知道,是他看好了
車站也有一個大風車,每次小Pa總是要馬麻抱著他轉動風車幾下,
當馬麻說:『來不及了囉,要走囉~』 他就會停止,不會賴著不走
每週兩次的往返,小Pa沒有一次因為貪玩而誤了時間 或讓馬麻生氣.
每周一的一大早,小Pa總是在睡夢中被馬麻叫醒,
醒來就是笑著配合穿衣出門,沒有哭鬧.
總之,就是都讓馬麻覺得,好乖喔~~
但是現在,我想,小Pa正式邁入了叛逆期,也是像書上寫的,衝突的2歲半.
就在這個週日的下午~晚上,發生了以下事件,不知這個叛逆期的父母,可能會想抓狂吧!
把拔為小Pa準備好一碗切小丁、去好籽的西瓜,拿給小Pa時卻換來一陣哭鬧,錯愕的把拔不知發生了什麼事,他什麼話也沒說、什麼事也沒多做. 馬麻注意到 把拔在西瓜碗裡放了叉子.
馬麻問小Pa:『是要用湯匙嗎?』 小Pa:『是~』 換了湯匙後 才ok.
(忘了什麼時後開始,小Pa變得不愛用叉子)
姑丈停好車,馬麻抱小Pa下車. 一下車,小Pa又是一陣哭鬧.
馬麻:『你怎麼了? 為何麼哭?』 小Pa:『要 “嗶嗶嗶”』
原來,每次把拔停家裡的車位 都要倒車 (小Pa稱之為 “嗶嗶嗶”),
可是 這次姑丈停車卻沒有 “嗶嗶嗶”
馬麻跟小Pa解釋: 停車有兩種,一種有 “嗶嗶嗶”,一種沒有,
小Pa才比較 ok一點.
書上還有提到一點: 孩子會為自己訂下一些規則,讓他們得以遵循 以獲得安全感,而這些規則對大人來說大多是惱人的.
小Pa尿尿完後沖了馬桶,便把馬桶蓋蓋起來,馬麻要上廁所也不給上,他說:『關起來了』,如果馬麻要上,他就會開始哭鬧,只好讓他了….
在車上小Pa突然來一陣不得了的哭鬧,我們都不知道他怎麼了,下車後馬麻怕他冷將他外套拉鍊重新拉上 他才好,馬麻也才意會到,原來是剛剛馬麻怕小Pa在車上太熱,將他外套拉鍊拉下 而引起他的哭鬧.
所以現在,我們都不敢輕舉妄動,不知他為自己定下的規則 還有哪些?
早上搭高鐵,因為太陽很大馬麻將窗簾拉上,小Pa也是不准,硬要拉開,
馬麻:『將窗簾拉上好嗎? 馬麻眼睛好痛喔~』
小Pa:『不要,我不要穿窗簾拉起來』 馬麻也只好…..算了!
孩子ㄚ~ 你之前的很乖,跟現在 動不動就來一陣哭鬧 也差太多了吧!!
要是馬麻沒有讀那本書,肯定會覺得: “你現在是怎樣?” 而起很多的衝突,
所以把拔,在你抓狂之前,趕快看書吧! 這只是開始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