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妹從week 8 開始 已經不再像剛出生那樣 不管多吵都可以睡到那邊去
尤其當她睡不好的時候,只要有一點聲音 就會驚醒
而三歲多的小Pa哥哥,正值精力旺盛的搗蛋時期
這樣的組合 如果處在同一個空間......
只有混亂可以形容!
當馬麻將小妹放回床上 要讓她慢慢入睡
這時,
如果小Pa要跟媽媽講點什麼、
或自己玩遊戲的自言自語、(總是不會控制音量得很大聲)
或走動
或嚕車子
或唱歌跳舞
都會讓我們制止或責罵
因為,會吵醒妹妹
『張小Pa 請你小聲一點!』
『噓~~』
『叫你小聲一點沒聽到嗎??』
『張小Pa 你這樣會吵醒妹妹!』
『張小Pa 可以不要一直跳嗎?』
.
.
.
一天當中,除了小Pa本來就要被我們催促的事
(如換衣服、吃飯、刷牙、收玩具)
又加上上述情況
不只馬麻覺得一直在唸他
連小Pa也常說:『媽媽都一直罵我』『媽媽又不開心了!』
在家陪孩子 不就是希望增進親子的美好時光
怎麼反而是這種負面的感覺?
馬麻也不想要一直唸他阿~ 所以試著把他跟妹妹分開在兩個房間
這時,情況就會是:
如果妹妹睡得好的話,馬麻可以在另一個房間全心的陪小Pa
4個小時再餵妹妹喝一次奶就可以了,非常美好
但,並不是 always 可以這樣....
如果妹妹睡得不好,可能 15分鐘 或30分鐘醒來一次
這時,馬麻就必須兩個房間跑來跑去
更糟的是: 馬麻只要離開小Pa的房間約一分鐘
小Pa就會 "馬麻~""馬麻~~" 一直叫一直叫
不然就是跑來小妹房間 然後就是混亂的開始....
其實,我們常常會覺得對小Pa很愧疚
因為 他的行為並沒有改變
他唱歌、他跳舞、他射飛機、他嚕車車、他跟我們交談....
原本都是很愉快的事
只是多了個妹妹,這些行為就變成---> 吵
事後我們大人會反省,但在當下 就是只想馬上制止他
每天的相處情況順不順利 其實都是決定在妹妹是不是睡得好
但大人都不會責怪妹妹 (她也聽不懂)
總覺得大的孩子應該要懂事、要講得聽了
但,這個大的孩子 其實也沒有多大呀!
(馬麻的愧疚 +1)
最近,小Pa在小妹房間時常常將拖鞋拿在手上 再走路
馬麻故意問他:『為何拖鞋不穿著?』
小Pa小聲的答:『會吵到小妹』
馬麻早猜到你的貼心,真是個乖孩子!
但是....其他行為吵到妹妹的時候 還是會被我們罵呀!
兩個孩子分開 都很乖、很好照顧
只要在一起 + 妹妹睡不好時 就是混亂
但是媽媽只有一個ㄚ!!
於是,我們開始考慮 讓小Pa去上學
有了這個想法後 馬麻就盡量不要唸小Pa
馬麻想:
小Pa去上學,他的人生開始有他自己的事要做了,再也不是100% 依賴著你 (不捨)
上學以後,就會一直上學了,幼稚園 小學 中學 大學.... 不再有每天跟馬麻在家鬼混的日子
所以 馬麻變得珍惜跟小Pa在家的時光,並想辦法改善一些會唸他的情況
因為,如果真的沒辦法....就要讓小Pa提早去上學了
(原本跟把拔的計劃是: 五歲)
這個星期 小Pa學會小聲講話 (雖然講沒幾句 又恢復原本的音量)
小Pa也了解到: "妹妹睡著 馬麻才可以陪我"
馬麻也嘗試以各種方法解決混亂的情況
(這個 比工作上要做的改善還難!)
希望妹妹可以跟小Pa哥哥 & 馬麻一起加油
讓大家可以愉快的混在家裡
不然....小Pa哥哥就得去上學囉~~
<麥勾 ㄍㄠˋ ㄚ啦~~>